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透过宏观取向看货币政策逻辑
□ 温建宁 统计与数学学院
查看:49   

  “两会”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强调了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也强调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到宏观取向由经济运行决定。如果经济运行平稳,政策着实偏稳健的基调。但是,如果经济下行失速,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宏观取向将果断出手,把经济运行拉回到合理区间之内,这是给政策积极调控、发挥效用预留了充分空间。
  笔者想以“两会”前这次降息为例,尝试分析和说明货币政策的取向,来说明央行理念转换的对应逻辑。
  从表面上看,央行降息体现了货币政策连续性的一面,是货币政策适应经济运行态势的表现。央行上次降息是在去年11月21日,两次降息之间仅仅间隔了三个月,恰好是一百天足额的时间,而更前一次利率调整是2012年7月6日,时间间隔长达28个月。然而,这次央行“重启”利率工具,短周期的降息有点超越了微调的范畴,似乎说明央行货币政策的思路发生了变化,也反映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出手干预经济的运行。
  笔者理解,在经济压力倒逼下,央行快速应对经济变局,这种货币政策思路转变包含两个要点。
  一是,央行宏观管理向回归传统转变。面对多目标多任务的宏观金融管理,央行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性的实践,发现内务部经济变化周期缩短,频率相对变化越来越频繁,用创设金融政策工具去管理,管理金融的风险和难度都在加大,与其冒险把金融市场作为试验田,用创设工具间接管理市场,不如回归传统宏观管理方式,稳健的利率型数量工具是最直接的调节的手段,不仅能管得住银行冲动的手,也能管得住“影子金融”膨胀的手。通过对称或不对称灵活降息,促使存贷款利差空间缩小,进而有效地拉低全社会的利率水平。
  不然,利率市场化进展缓慢,市场就难以决定资金资源的配置。就算央行通过创设金融工具,不断地向市场投放流动性,货币之水也到不了嗷嗷待哺的企业,会凭空消失在银行体系大大小小的理财产品这种“海绵”中。改变银行不思进取、轻松获利的生存现状,就有必要改变银行躺在钱堆上赚钱的盈利模式,通过利率调节逐步缩小存贷利差,能有效地促进利率市场化。
  二是,央行货币政策向调节资金方向转变。任何一次货币政策变动,包括“降准”和“降息”,及新创设金融政策工具,都包含着央行政策推行的经济背景。通过这些政策取向,要么测试市场反应的灵敏度,看市场信号的真实影响和范围;要么检验市场对政策的承受力,看市场的合理边界和底线;要么看政策的市场功效,以便决定政策的强度和频率。
  仔细分析这次央行降息,有货币政策明显的取向和经济背景。从去年年初以来,全国性地商品房销售陷入低迷期,造成了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去库存活动延续到9月底也不见起色。于是,去年9月30日,央行突然改变策略,放松二套房贷款限制,测试整个市场反应,而其后的市场反应,总体相对平稳未能大举增长。降息走上了货币政策的台面,但降息不仅未能兴盛楼市,却激活了资本市场,、吸引了卖房炒股的热潮,促使资金逃离楼市,货币政策目的未能全面达到。
  笔者以为,货币政策的每次变动,都是政策和市场的双向反馈。如果货币政策意图未能实现,政策就提高使用频率、增加实施的力道。其中目的之一,就是调节资金流动方向,引导市场资金流动去向。即要么调节资金在银行体系的流进和流出,要么调节资金在居民手中的投向。一方面,是把资金推向市场。从银行体系的内循环逼离,目的就是避免资金滞留银行空转,加快资金在经济活动中的周转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否则,就创造途径加速回收货币,促使资金尽快回流银行,并锁定在资金池子中,不给其制造通胀兴风作浪的机会。
  半年来,央行娴熟地使用加息工具,是敏锐地捕捉了市场信号的结果,也是政策加码提高频率的结果。这次降息超越微调的特征也很明显,不再延续采用前次非对称加息的形式,而采用了表面上对称性加息的形式,但扩大浮动比例也给银行更大灵活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
  其次,从本质来看,货币政策高频变动,动因不在金融政策本身,而在经济的逻辑和背景层面。
  央行降息表象的背后,是经济逻辑使然。从国内经济大背景来说,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经济发展减速产生的长期问题,也面临着诸多充分就业和提高效率的尖锐矛盾;还面临着大量经济结构极其不合理的分布状况,老龄化人口不断增长、而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不仅仅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将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而且将面临经济调整一旦失败,将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问题。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促使央行密切关注经济变化的主线,又细致估量市场承受的实际,在做出宏观政策选择时,既不得不慎之又慎,又不得不果断坚决。在金融风险叠加经济动力衰减的时候,先用不对称加息通过牺牲银行的小利益,促使经济下滑的态势能有所缓解;等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触及预警底线的时候,也能抓住时机采用对称加息保证银行的常态化经营,做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率先稳定,为整个经济的稳定奠定金融基础。
  最后,从结果上看,连续两次降息,对稳定实体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货币政策连续施加影响,大大压缩了“影子银行”的规模,实现利率市场的真实化和有效化,促使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减轻投资的利息负担和影响,搬掉实体经济超高成本融资的盖子,让经济更加健康地均衡化发展。
  综上所述,看清央行的货币政策逻辑,就能准确理解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意图。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077次访问,全刊已有103957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