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相应祖国召唤 实现军旅之梦
外语系获学校征兵工作先进集体
查看:60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富国强军的目标,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大学生征兵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现代化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爱国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外语系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以当兵报国,实现人生理想为载体,以实际行动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国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忠诚度,让他们懂得步入军营是磨砺意志,强身固体、铸造心灵、历练人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学生工作例会上布置完征兵工作后,外语系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在辅导员当中宣传、落实。激发参与这项工作的热情。深入到班级,通过班会、网站、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尤其是在男生中间广泛宣传,面对面地交谈,让每一个学生知晓这件事,了解当兵的种种好处和上海最新的征兵优待激励政策。
  掌握情况,跟踪指导。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排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及个人、家长的想法了如指掌,对于一些有潜力的学生重点关注,积极跟进,单独谈话,培养对国防的意识,对当兵的兴趣。一对一地帮助学生分析当兵的好处,这种引导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从回避到认同,比如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也穿插了入伍也是一个不错选择的话题。
  学生的想法是多样的。有的学生有理想、有志向,对军旅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崇拜军人的阳刚气质,愿意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这是最理想的,也是系部最期待的想法。但是有的学生有各自的想法,系部就将政策告知他们,比如有的学生考金融学院是冲着金融专业的,后被调剂到了外语系,不太喜欢英语,自然也学不好英语,有畏惧感,一直想转专业,但是转专业的条件又很高,就给他指出当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家庭困难,就帮他算了一笔账,当兵两年获得的经济收益要比刚毕业的大学生高得多,而且还能增加社会阅历。有的学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当兵根本不是他的选项,对于征兵宣传不屑一顾,到了高年级,尤其是临近毕业,在出路的选择上开始徘徊,犹豫不决。这时,系部积极跟进,再次宣传征兵的政策、好处,当两年兵后,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落户上海,而上海户口对于一个想在上海发展的外地生来说,含金量无法计算。
  消除顾虑,轻装上阵。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难度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顾虑太多。一是怕太苦,二是怕牺牲,三是怕学坏。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做好思想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吃苦受累是成才成长的必修课,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任何一家单位招聘员工,都是把能吃苦耐劳作为一项必备的条件。一些成功人士像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潘石屹、华为的任正非等都是军人出身,有过军旅生涯,正是部队的严格训练成就了他们的坚忍不拔、成就事业的毅力。
  后续服务、扎实细致。学生及家长对当兵的好处有了共识,下了决心,但是问题又来了,眼睛不行,视力不达标,这是个普遍现象。我们说医院有激光手术,可以提高视力。同学们得知后就下决心自费做了手术,外语系四个男生中有两个这样通过了体检。在整个体检、政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配合,冒着酷暑,时间紧迫的困难,全力以赴,及时完成了各个环节的任务,保证了学生的顺利入伍。在校领导和学生处的指导下,作为故乡指导员,定期与入伍学生联系,春节期间寄出了慰问品,打电话问候。当得知一个学生表现突出,被选拔到侦察班后非常高兴,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建功立业,为学校争光。
  征兵工作体会高度重视,把征兵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取得明显效果。
  积极营造“当兵就是好”的氛围。当今的大学各种思潮扑面而来,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对事物的判断时有茫然,缺乏定力,会有盲从心理。有人说,当兵好,那就好:如果有人说,当兵不好,当兵干什么?那就不好,大家都会觉得不好,一下子失去了热情。
  关注每一个学生,转变固有的想法。原来以为贫困生会更愿意参军,但实际上家庭较好的学生也是争取的对象。他们并不是为了钱或什么功利,而是为了接受锻炼,实现自身价值。
  把征兵的优待政策广而告之,说足讲透,让学生感到吸引力,让有意向的学生能够真正感到当兵的好处、实惠,用现在的一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获得感”。
  要扎实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再满意,到了最后如果服务工作跟不上的话,就会功亏一篑。从学生体检到政审,还有学生学籍方面的各个环节都要到位,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84次访问,全刊已有104579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