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在高处立 着平处坐 向阔处行
——国际金融学院刘晓明老师专访
查看:86   

  5、11、99+。
  看到这三个数字,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笑言:一周5个工作日,一天11个小时的清醒时间,阅读了99+条群消息。
  有人却是这样诠释这些数字的———来校工作5年,一人教授11门课,每天工作11小时以上,硬盘里金融领域的资料达到上百个G。他就是国际金融学院信用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金融学博士刘晓明老师。2014年6月,他被学生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老师”,并荣获上海金融学院教学优质奖二等奖牗排序第一牘。
  或许简简单单的数据并不能具象地表现全部,甚至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足够证明他耗费的心血。消逝的无数时间和流出的话语都成了别人受教许久的收获,而他依旧停留在那张办公桌前———以授业之身今非昔比,以传道之骨经年未变。
  讲课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聊起当初为何会踏进教师这个行业,刘晓明老师的回答是:“很多人认为做老师很枯燥———这么多年都教同样的东西。但是当我亲身走进这个行业,我发现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所谓教学相长,我教得越久,就越发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只是整个金融学非常小的一个部分……”说着他便细道起要时时跟进的领域发展动态和教授新课程之前需补充的教材,言语间如数家珍,没有半分不耐。
  “记得有一个学生,选了我教的三门课,后来我开了新课,他又要来选。我问他,‘你总上我的课,不厌吗?’”提起这事,刘老师笑了,三分感动三分欣慰。这段小插曲在他的记忆中犹新,在某个稀松平常的师生闲谈中,那个被老师“拒之门外”的学生据理力争道:“老师,那是因为每次选你的课都会有新的收获啊!”朴素却真实的话被老师记下了,成为支撑他勤勉至今的动力之一。刘晓明每学年承担350个课时以上的教学任务,先后教授信用分析数据采集与管理、投资学、金融监管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银行信贷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金融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学发展动态等课程。即使是在市教委产学研期间,他也义务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他开设的选修课经常被学生选爆。
提升自己才能把课上好
刘晓明老师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对学生的辅导,对教学思路的梳理,抑或是对自身的提高。“所以老师的记忆力很重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条理地把知识归纳好,构成一个框架,完成这些之后,才会知道怎样去教学生,让他们顺着你给的结构一步步往上学。”“给学生上课自然不能生搬硬套,何况是金融学这么复杂的理论体系。所以每次看概念,我都会拆解成几个名词给他们分条解释,再加入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
  对事业的全情投入给刘晓明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然而他所肩负的压力却另有源头。人数近百的大课,刘晓明最担心的是课堂的教学质量。怀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刘晓明老师放弃了大众化的统一备课材料,转而取用自己的讲义。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20至30人规模的授课形式,在他所负责的《金融学发展动态与研究方法》课程中,他采用了独特的教学方式,“到后期,我会让他们每个同学都上台讲,要求‘练口、练胆、练心’。”每一练,都出自对学生今后发展的考虑和规划。他非常注重课程建设,承担的实验超市项目“信用分析数据采集与管理课内实验”与校级重点课程“信用分析数据采集与管理”都顺利结项。
  好老师要引导学生“上路”
  除了教授课本内容,刘晓明的讲授内容更是常会拓宽到更广阔或更深层的领域。“既然教了这门学科,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上路’,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他不愿看见教学变成“抛皮球”的游戏,只考虑本学科内的,其余便不管不顾地丢给其余学科来负责。“除了关注学生想学什么,还要明白他们需要学什么,我得为他们以后的学习考虑,打好过渡基础。”谈及此,刘老师的神情不知不觉间严肃了起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刘晓明在科研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在风险投资、IPO、信用管理等领域不断学习和研究。先后在管理科学、管理评论、中国科技论坛、科技管理研究、上海交大学报、征信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独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主持并完成了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牗省部级牘,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等等。2013年11月,他荣获上海金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一等奖,2014年12月又荣获上海金融学院优秀学术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牗一等奖空缺)。
  在学生身上看见回报
刘晓明对学生的态度总是亲切又周全的。在辅导论文的过程中,有些改动可以不打扰学生,刘老师就代为修改再告知学生,不会再兴师动众地让已经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来回奔波,耗时费力。“对待学生,需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尽量避免麻烦劳累。我尽心了,他们也总是明白的。”
  “老师投入的时间,会转化在学生身上体现出回报。”刘晓明老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在授课、辅导论文和学生科创方面,前来咨询他的学生常常一问便是一个下午。他指导的会计学院2010级杨姝组成功入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题。刘晓明还多次担任学生理财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校内科研项目、银校杯、挑战杯等科创活动的指导老师与答辩老师。
  思想于高处,为人于平处,为学于阔处,刘晓明老师于言行间充分诠释了一个大学老师至诚至德之品。其研究之认真、处事之洒脱,不禁让人想起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想来为师为学的信念,自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238次访问,全刊已有104659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