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殷林森 金融学院
查看:11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向人民做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并列,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与经济增速放缓不存在关联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维持在稍低于7%的增速水平。当前有舆论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束缚了各级政府施政的手脚,限制了社会相关资源的使用与消耗,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上,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后,已主动向结构转型、节能环保与降低能耗的集约式发展转变,步入了“经济增速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器”三期叠加的时代。因此,经济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主动调整的结果,而绝无与“全面从严治党”相关联。
  关于经济发展和从严治党的关系,习近平主席说得很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如果只抓经济,忽视了党的建设,导致市场上腐败横行,又怎能实现长远发展?腐败对经济的阻碍作用非常明显,对经济的破坏也非常大的。比如在一些腐败风气严重的地方,企业家并不敢去那里投资,因为一旦投入,风险会非常大,不仅影响到投资,也影响财富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而不是政策扭曲、腐败腐化引致的短期的虚假浮华。
全面从严治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的基础
  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增长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全员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全员要素生产率的,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的基础。相反,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缺乏“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保证的经济发展,则会导致政府缺乏约束而错配资源、滋生腐败。
  近年种种腐败现象的发生表明,腐败除了不利于发挥好政府作用外,还有碍市场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一是腐败扰乱市场秩序,使市场不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运行。我们国家的极少数工作人员在承办多种行政审批和监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财政资源分配、税收减免、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等业务时,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二是腐败增加交易成本,也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增加,不利于国家在国际上竞争力的提高。三是腐败扰乱合理的经济布局。从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出发,应当把维护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策取向,处理好党、政、企、市场的关系,完善法律法规,在政策支持、行政审批和监管、市场交易等可能扰乱开放统一、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加强监督,加大反腐力度,加大违法犯罪的成本,避免官僚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政策、法律制定和实施的钳制。
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转化成党内的接受、认同与践行之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切实增强治党的决心,设计科学有效的治党措施。
  (一)加强党内法治建设,强化制度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须依法,依法必须全面,全面从严治党要纳入法治范畴。在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法治的规则与要求,政策条例的制订及惩处腐败都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及法治理念。
  党内法治建设的加强,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能为全面从严治党走向制度化提供保障。一方面,要加快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根据新的时代形势修订一批不合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一批基础主干型法律法规,抓紧出台一批实践急需的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把形成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常态化,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的长效机制,实行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相结合,形成清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到执法必严;要继续加强反“四风”运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做到违法必究。
  (二)推进党建效度进程,强化科学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是以最终成效为重要衡量标准的,它是一个结构紧凑、系统协调的严整体系,整个过程要遵循科学化的要求。所谓科学治党,就是要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避免盲目治党出现工作失误。
  科学治党要求必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效整合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成功的治党理论与实践,摒弃偏颇的治党教训,切实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为指导,做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必须要树立科学治党的先进意识,找准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和现实挑战,树立历史意识、发展意识、社会主体意识、自律意识,充分发挥这些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粘合剂”作用;必须要建构科学管用的管理与规范体系,理顺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关联性要素,使之成为党内权力应用的制约与协调工具,使体系的实施达到客观性与执行性的统一。
  (三)丰富党建发展内涵,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当前“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服务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对党建发展的新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建也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上,知难而进,积极作为。
  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围绕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因为要触动利益,简政放权就是政府的自我削权,是一场自我革命”。越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和关键时刻,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抓住“两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精神,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党建服务经济建设;要加强对“为官不为”等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风险挑战和利益调整。
  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以学习宪法和党章为重点的法治教育,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机关法治环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任务举措分工方案,结合部门职能,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相关的各项重大任务。
  三是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把能力提升与服务经济建设统一起来。把干部队伍专业化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机关党校教学计划,统一内容和分门别类、分领域相结合,提升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专业素养,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工作领域专业化能力。
  (四)畅通多方监督渠道,强化监督治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实践一再证明,无论权力大小、官位高低,权力不受监督或监督不力都必然会导致腐败,不当使用的权力会形成党风问题,滥用的权力就形成了腐败问题。
  首先,要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党内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就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既使已经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决,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经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反弹复发。
  其次,要加强群众监督。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考验,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更需要群众监督这一外力推动。一要必须转变干部观念,让群众敢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也将促进自身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转变观念,放下姿态,与群众平等对话,重视、尊重并运用好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监督意见及时进行查实和反馈,让群众敢说话、敢监督;二是必须确保群众知情,让群众可监督,公开透明地把工作、成绩、困难和问题都摆在阳光下,让群众了解,进而才能让群众理解,也才能让群众知道监督什么,有什么监督,提高监督的针对性;三是畅通监督渠道,让群众能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的方针政策到底可不可行,执行到不到位,党员干部的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也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
  最后,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要达成做到党内有纪委监督,党外有人民监督的目标。包括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根据实际需要,开通信箱、热线、网络等各种群众监督渠道,方便群众监督。此外还有来自各专业领域的监督,如司法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要把各种监督协调起来形成监督体系,把监督治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56次访问,全刊已有1047066次访问